新聞來源:
閱讀次數:6918
發布時間:2018/1/24 18:00:14
一、“卡券”變為“卡包”
最新版本的功能,就不具體講了,會員卡功能,大家要特別關注一下。之前也有媒體爆料支付寶正在準備上線會員卡方面的功能,節前的螞蟻開放日上,支付寶正式公布了“會員通”這個產品。新零售時代,重點在于經營用戶,會員變得極其重要,銷量的80%是從老客戶身上產生的。所以線上線下互通的會員卡,是實體零售商的強需。
二、實體零售商需求之一:統一會員卡
統一會員卡,分兩個層面:其一是線上線下會員的融合,其二是不同渠道的會員卡融合。
1、線上線下會員的融合。消費者在線上網店與線下門店購物,會員信息不能互通。改變的方式,其實也很簡單,就是把實物會員卡改為電子會員卡;表面看起來是將原來實體會員卡電子化放到手機里,背后是需要真實用戶和大數據的支撐。所以有能力對消費者派發電子會員卡,會有3個主要特征:高頻APP,移動支付,鏈接線下消費者。微信與支付寶,是兩個最強的電子會員卡提供商;其它的也想參與進來,但市場份額不會大,比如:萬達的飛凡卡,美團卡等。
2、不同渠道的會員卡融合。對于零售商,需要面對不同渠道的會員卡,因為消費者可能是支付寶會員卡,微信會員卡,或者其它發行的會員卡。這時候,就需要有一個專業的數據交換服務商,幫助實體零售商整合會員信息。
用購物場景來描述,在超市購物準備支付的時候,收銀員會問你一句:有沒有電子會員卡(還沒開始問的,可以自行檢討)?有的話,收銀員直接掃碼一下你的電子會員卡,購物信息就與電子會員卡關聯起來。對于零售商而言,知道消費者是誰?在哪里消費?消費了什么?這些“人貨場”的數據,對零售經營是有很大幫助的。
所以支付寶發力做“會員通”,才是當下正確的方向,這才是真正的賦能實體零售。當電子會員卡取代實體會員卡,信息孤島現象會大大的降低,數據的利用價值會大大的提高,這對零售商,制造商,以及全社會都會有極大的好處:整體效率提升。
最近探路者CIO張航在分享傳統零售轉型的核心是數據驅動,特別講到零售企業要從商品為中心,過渡到以客戶為中心;無論線上線下,你的客戶可以被識別,被觸達,被服務。
電子會員卡,是新零售企業的標配之一。
三、零售商需求之二:支付融合
談到電子會員卡,必須談到支付。零售商的支付融合,分為兩個層面:其一是移動支付的融合,其二是移動支付與傳統支付的融合。
1、移動支付的融合。在移動支付行業有一個叫法:聚合支付。解決商家一個核心痛點:面對消費者不同移動支付(支付寶、微信財付通、銀聯錢包、翼支付等),商家可以一鍵收銀。這個聚合支付,拼的主要是技術,因為交易安全性高,而且并發量高,現在有不少技術提供商提供服務,等我調研完成會給大家做推薦。
2、傳統支付與移動支付的融合。對于實體門店,用現金支付和信用卡支付,這些被定義為“傳統支付”。傳統支付,不記名,很難識別消費者;移動支付,采用的是“支付即會員”的方式,容易識別消費者;兩類支付方式,最明顯的區分就是:識別消費者。實體購物場景中,盡管移動支付很方便,發展趨勢也很好,但是傳統支付因為習慣,目前還是占據了相當的比例。所以當下解決用戶數字化,傳統支付是一道門檻。
從支付寶的最新戰略方向看,力推電子會員卡,就是讓傳統支付與移動支付融合,都可以識別消費者。阿里有太多的商家數據與消費數據,這是優勢,也是支付寶正確的發展方向。
關于電子會員卡,舉兩個應用小例子:
跨店積分通用:在天貓的消費者,是可以跨店積分通用的;在線下實體店,只要規則制定和協議簽署好,積分是可以做到跨店通用的。
電子小票和發票:如果實體門店消費者支付現金,都可以用電子小票和開電子發票,整體社會效率會多高啊!這個支付寶已經實現,挺好的,消費者在實體門店支付可以直接在手機上查看電子小票和電子發票。
【卡券】變【卡包】,真正的含義在于打通線上線下會員體系。
四、零售業五年內實現無現金支付
新零售時代,除了大力推動電子會員卡,還有一個大環境的變化趨勢:中國正在進入無現金社會。
中國支付領域最近發生兩件大事,第一件是4月18日,無現金聯盟(首批15家聯盟成員)在杭州宣布成立,螞蟻金服宣布計劃投入60個億,五年時間內,推動中國進入無現金社會。第二件是4月17日,交通銀行宣布正式推出“手機信用卡”,并同步發布了業內首份“手機信用卡白皮書”,成為業內第一家信用卡產品全面搬遷到移動端。
一個想干掉現金,一個想干掉信用卡,兩者目標一致:力推移動支付。值得注意的是,國有企業也開始行動了。
中國在加速邁進移動支付時代,阿里與騰訊兩大巨頭首當其沖。
1、一個移動支付之城。杭州市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支付之城,根據螞蟻金服公布的數據:目前杭州98%的出租車都支持移動支付,超過95%的超市和便利店能使用支付寶付款,餐飲門店有一半以上都可用支付寶結賬,美容美發、KTV、休閑娛樂等消費行業都在使用支付寶。我(云陽子)4月在杭州城西銀泰城和朋友吃飯,記憶最深刻的是,只能用淘點點APP進行點菜,因為那個飯店已經沒有紙質菜單了!這真是震撼的我,連點菜都用手機了。
2、兩個巨頭在大力推動。支付寶從2014年開始推雙12,微信支付從2015年開始推“8.8無現金日”,兩者號召網友一起使用更低碳、便捷的移動支付,倡導一種低碳生活方式。今年4月18日“無現金聯盟”在杭州成立,由聯合國環境署和螞蟻金服作為理事。無現金聯盟將有望提升商家收銀效率60%以上,并能節省交易成本,還能降低碳排放。無現金聯盟提倡低碳環保、提升商業效能,能夠有效的加速從現金到無現金支付的轉化,推動移動支付行業的進一步發展。
3、三個高頻移動支付案例。第一個是滴滴出行:2016年6月移動互聯網大會,滴滴總裁柳青公布2015年數據:滴滴平臺訂單有14.3億,每天處理1400萬次訂單(現在已經超過2000萬),但按城鎮出行次數來說,滲透率卻只達到了1%。
第二個是外賣:2016年12月26日餓了么宣布昨日交易平臺日訂單量突破900萬;2017年3月20日美團外賣宣布平臺日完成訂單量超過1000萬。
第三個是共享單車:ofo在2017年3月份宣布其日訂單突破1000萬,4月14日,摩拜單車宣布其日訂單量超過2000萬單。
以上即使數據有一些水分,我們應該要很清楚的認識到:年輕人已經養成移動支付習慣。
而且這個幾個案例,也透露了兩個行業小秘密:其一是這幾個領域都有阿里和騰訊的投資,只要加上高頻移動支付概念,行業領頭羊的估值都會很高;其二是行業兩強一定是高調的對攻戰,滴滴VS快的,美團VS餓了么,摩拜對OFO,背后助力一定有阿里和騰訊,因為在加速移動支付場景應用。再強調一次,中國在加速推進移動支付場景應用。
英國《泰晤士報》網站3月14日報道,據一位學者說,無現金交易可能在短短5年內成為中國人主要的支付手段。與此同時,一項最新調查顯示,70%的中國網民(年輕人)表示他們不再需要每天支付現金。
整個中國商業,正在悄然變化,從一二線城市快速蔓延到三四五線城市。
我們可以看到,共享充電寶突然火了,因為有移動支付概念。
我們可以看到,自動售貨機,零錢購買會變為移動支付。
我們可以看到,各種個體小店,都在使用移動支付。
盒馬鮮生,就是一個典型案例,從成立起就是采用無現金支付方式。我特地請教盒馬創始人CEO侯毅,他認為:新零售企業的三大核心指標是會員數字化、交易數字化、商品數字化;而這些數字化的關鍵,就是無現金支付。
聯商零售研究中心主任周教授認為:“2004年推出支付寶,2011年出現微信以及以后的微信支付,把第三方電子支付推向了一個更便捷、更高效、更好顧客體驗的新時代?,F代零售業是沿著支付手段、信息技術、運作模式三條線路發展起來的,這三個方面的變革又會衍生營銷戰略與策略、管理制度與方式、合作空間與方式的變革。這六個要素的融合促進了零售業的持續創新與發展?!?/span>
新零售企業,一定會大力推動電子會員卡,以及實體門店的移動支付,因為能大幅提升零售整體效率。如果非要量化的話,零售業可能在5年內實現80%交易為無現金支付。不用糾結數字的準確性,我只是想表達一個核心觀點:零售業的無現金支付時代,很快會到來!這是一場新零售革命!